发布时间:2025-08-21 来源:Forcelnstitute
智能汽车的“最强大脑”:车载SoC芯片全面爆发
Edited By: ForceInstitute
【导语】2025年已成为智能汽车产业的拐点之年。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自动驾驶加速上车、AI大模型走进座舱,车载SoC芯片的重要性被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不仅是智能汽车的“大脑”,更是汽车产业链格局重塑的核心。本文将基于最新行业研究,系统梳理SoC芯片在汽车中的演进路径、核心价值、市场格局与国产替代趋势,全面解析这场智能汽车时代的“芯片战争”。
特斯拉model3电子电气架构示意图
一、从ECU到SoC:智能汽车的“大脑”进化史
过去几十年,汽车的电子控制主要依赖ECU(电子控制单元),分布在动力、底盘、车身等不同功能模块。然而随着智能化浪潮汹涌而至,传统ECU架构逐渐力不从心:
•EE架构演变:从分布式控制到域控制,再到中央计算+云控的趋势,单一ECU无法满足复杂算力需求。
•新兴功能推动: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成为最耗算力的“重灾区”,需要SoC芯片来承载更复杂的算法与数据交互。
SoC(System on Chip,系统级芯片)凭借多核异构计算、海量存储和强大AI算力,成为智能汽车的“最强大脑”。如果说传统汽车靠发动机定义,那么智能汽车就是由SoC来定义的。
从分布式到集中式+信息化的汽车EEA发展路
图片
二、智舱+智驾双引擎,SoC芯片需求全面爆发
1. 智能座舱:用户感知的战场
•市场爆发:2021-2024年全球智能座舱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8.7%,预计2030年规模将达1484亿美元;中国市场更是高达31.6%。
•核心趋势:
一芯多屏:单颗SoC驱动中控、仪表、副驾、后排娱乐多屏幕,GPU算力需求激增。
多模态交互:语音+手势+视觉(DMS/OMS)融合,SoC必须具备更强多任务处理能力。
舱驾融合:从“舱泊一体”到“舱驾一体”,甚至走向“舱泊驾三合一”,SoC承担集成化核心。
大模型端侧部署:ChatGPT、DeepSeek等大模型上车,推动SoC算力进入百TOPS+时代。
2. 智能驾驶:端到端与“智驾平权”
•技术演进:CNN → Transformer+BEV → 端到端大模型,算力需求从30TOPS飙升到200+TOPS,甚至千TOPS。
•智驾平权:比亚迪率先推动“高阶智驾全系标配”,从百万豪车走向10万元级别车型,直接拉动中低算力SoC需求。
•市场数据:仅比亚迪2025年智驾车型预计就将达到250-300万辆,对SoC市场形成强大拉动。
3. 高级别自动驾驶:Robotaxi与无人矿卡
•无人配送:2025年中国销量或超4.7万台,市场规模185亿元。
•无人矿卡:2025年渗透数量超5000台,增速翻倍。
•Robotaxi:百度萝卜快跑2025年Q1完成140万次服务,特斯拉Robotaxi在得州试点,算力需求高达1000+TOPS。
三、市场格局:高度集中+国产替代
1. 智能座舱SoC:高通独霸,但国产突围
2024年格局:高通市占率70%,AMD、瑞萨分列其后。
国产突破:芯擎科技市占率已达4.8%,芯驰科技、华为加速追赶。新一代SoC已可支持7B级大模型端侧运行。
2. 智驾SoC:英伟达VS本土新星
•高端市场:英伟达Orin、Thor算力超2000TOPS,主导L3/L4级智驾。
•国产代表:
地平线:J5(128TOPS)、J6(560TOPS),已进入比亚迪、理想等车企供应链。
黑芝麻:A1000Pro超百TOPS,主攻中高端智驾。
爱芯元智:从安防跨界智驾,加速中算力市场突破。
芯擎、芯驰:兼顾座舱与智驾,推动舱驾一体SoC解决方案。
地平线征程6 SoC芯片“ All in one”设计理念
3. 车企自研:新势力的“芯片梦”
•特斯拉:自研FSD芯片迭代至HW4.0,AI 5预计2025年量产,算力提升10倍。
•蔚来:自研神玑NX9031,5nm工艺,媲美英伟达Thor。
小鹏:自研“图灵芯片”,面向L4级别自动驾驶。
•理想:加速NPU自研,打造差异化算力优势。
四、产业链
1. 产业链结构
•上游:IP核、EDA工具、半导体设备材料。
•中游:芯片设计(Fabless)、制造(Foundry)、封装测试。
•下游:Tier1和车企,正加速直连芯片厂商,推动定制化合作。
2. 亮点
•智舱SoC:受益于大模型与舱驾融合,需求长期扩容,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智驾SoC:大、中、小算力并行,满足不同车型需求,市场结构趋向多元化。
•国产厂商:地平线、芯擎、芯驰、黑芝麻、爱芯元智,有望借“智驾平权”实现量产突破。
SoC芯片产业链上主要企业
五、结语:智能汽车时代的芯片之战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发动机决定了汽车的性能;而在智能汽车时代,SoC芯片决定了汽车的智能水平。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下半场,座舱智能化和自动驾驶成为差异化竞争的核心。无论是比亚迪推动的“智驾平权”,还是特斯拉、蔚来、小鹏的自研芯片竞赛,都在将汽车产业推向一场全新的“芯片战争”。
未来十年,车载SoC芯片市场将迎来万亿规模,而国产厂商能否在这场战争中崛起,将直接决定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的全球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