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18 来源:芯智讯-浪客剑
2025年11月18日,小米公司公布了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三个月(“2025年第三季度”)的未审计合并财报。
小米第三季度总收入达到人民币11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3%,连续第四个季度收入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调整后净利润达到113亿元人民币,同比大涨80.9%,远超市场预期,创下历史新高。今年前三个季度总收入达到3404亿元人民币,接近去年全年水平,调整后净利润达到328亿元人民币,已超过去年总额。
小米表示,在“人×车×家”企业战略指导下,集团所有业务部门均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
汽车业务首次实现单季盈利
从具体业务来看,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在第三季度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该部门首次实现单季度经营盈利,单季度经营收益为7亿元。营收为290亿元人民币,同比暴涨199%以上,创历史新高。其中,智能电动汽车收入为283亿元,其他相关业务收入为7亿元。
今年第三季度,小米共交付108796辆新车,创历史新高。小米汽车产品交付以来仅18个月,总交付量已超过40万台。今年7-8月交付量提升至每月超3万台,9-10月单月交付超4万台,本周将完成今年年初定下的超35万台交付目标。
此外,在销售网点分布方面,截至9月30日,小米在中国大陆地区119个城市开业402家汽车销售门店;在中国大陆地区已有209家服务网点、覆盖125个城市。
对于近期小米汽车交付周期缩短的原因,小米总裁卢伟冰在财报会议上回应称:首先是效率提升,其中SU7 Pro和Pro Max的整体交付能力提升明显,由于部分供应材料限制因素,未来将持续加快其他产品的交付周期。小米汽车短期内以保量为目标,毛利率保持早健康水平,未来将持续推进交付能力提升。
不过,卢伟冰也指出,“今年第四季度小米汽车仍基本保持稳定状态,但明年预计将会非常有挑战,预计明年小米汽车的毛利率相对于今年可能出现下滑。”而造成小米汽车明年毛利率下滑的原因则主要在于:一方面明年汽车厂家都面临购置税补贴政策减半的影响;二是汽车行业玩家多,产业发展在非常早期,它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激烈的竞争才会收敛,小米汽车要顺应行业的变化。
智能手机出货量全球前三
小米智能手机业务第三季收入达到人民币460亿元人民币。据财报披露,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330万台,同比增长0.5%,连续9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2025年第三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三,市场份额为13.6%,连续21个季度排名全球前三。
据第三方数据,在中国大陆,小米在4,000-6,000元价位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达到18.9%,同比增长5.6个百分点。小米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力显著增强。高端旗舰小米17系列于今年9月发布,表现优异,首月销量同比增长约30%。其中,小米17 Pro和小米17 Pro Max车型占销量超过80%,进一步优化了产品结构。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276亿元
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第三季的收入为2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该业务的毛利率同比增长3.2个百分点,达到23.9%。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其AIoT平台上连接的物联网设备数量(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增加到10.35亿台,同比增长20.2%。互联网服务收入为人民币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8%,创下历史新高。
其中,智能大家电产品的收入同比大增近40%,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小米在中国大陆市场的空调、冰箱及洗衣机等产品的热销。此外,小米的平板产品在全球市场也取得了突破性增长,全球平板产品出货量突破500万台,同比增速超过50%。
2025年研发投入将超300亿元
在研发投入方面,小米持续大幅增加对基础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第三季度研发费用达到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1%,创下新纪录。前三个季度的研发总费用达到235亿元人民币,其中四分之一投入AI。集团预计2025年研发总投资将超过300亿元人民币。截至2025年9月30日,小米研发人员总数达到24,871人的历史最高点。
确保明年存储供应不受影响
针对近期存储芯片供不应求、价格持续上涨的问题,卢伟冰提到,当前内存价格上涨是长周期行为,主要驱动力来自AI带来的HBM需求激增,而非传统的手机、笔记本行业周期波动。面对这一行业趋势,小米已提前布局,与合作伙伴签订2026年全年供应协议,确保全年供应不受影响。
卢伟冰指出,过去几年,小米持续推进高端化,改善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单价,能够对冲一部分成本上涨压力。但综合来看,去年四季度到2025年,内存成本上涨导致手机、平板、笔记本等品类毛利率下降是确定的,不同厂商下降幅度会有差异,“当前保供应是首要任务,小米在明年的供应能力可以完全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