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26 来源:M
Meta 推出的带1080P LCoS显示屏的AI眼镜具有重要的行业影响力
业界期盼已久的Meta 带显示屏的 AI眼镜(代号Hypernova)即将于2025年9月17日的Connect 活动上正式发布,10月开启预订。该款产品配备1200万像素、支持4K HDR的摄像头,1080P分辨率的全彩LCoS微显示屏及阵列光波导光学方案,峰值入眼亮度为2000尼特,重量约70克,售价800美金。
根据多家市场分析机构的报道,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同比增长110%,其中Meta与Ray-Ban联名发布的AI眼镜占据全球70%以上份额。搭配Meta首创的sEMG神经腕带的Hypernova将进一步巩固其领导地位,相比传统触摸、敲击、按键模式,sEMG的手势操作大幅提升了AI眼镜使用过程中人机交互的便利性和互动效率。预计到2028年全球AI/AR眼镜出货量或达3500万部,年复合增长率119%。
Meta的Hypernova智能眼镜与去年Connect活动中发布的成本高达上万美金的AR概念产品Orion有显著的差异,体现了Meta进军ToC市场的雄心。首先,Meta放弃了Orion中成本极为高昂、相当长时间内无法在消费级产品中应用的全彩高清Micro LED显示屏加衍射光波导的方案,改采用低成本、高亮度、高分辨率的新型(PIC)LCoS屏及阵列光波导方案。其次,搭载骁龙AR2 Gen 2芯片支持本地运行Llama 3-8B模型和实时翻译、场景识别等端侧AI功能。但是,因为(PIC)LCoS屏的功耗比较高,为保障续航,Hypernova只采用了单显示屏,以降低系统功耗。Meta计划在2027年推出的Hypernova 2将升级为双目显示,计划采用高亮度、低功耗的新一代Micro OLED屏,进一步获得接近AR的高清视觉体验。
Meta此次提出的Hypernova是全球AI眼镜领域的一次重要升级,除开采用了极具创新的神经交互技术之外,其显示和光学方案的选择也代表了国际主流大厂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预计将会影响一大批跟风的国内AI眼镜厂商,下一波采用LCoS屏和阵列光波导方案的国产AI眼镜产品会很快推出。但是,AI眼镜的刚需功能到底是什么?与之匹配的硬件选型和市场定位、价格策略应该如何选择?这些问题值得国内AI眼镜厂商认真思考。
消费者对AI 眼镜的刚需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软硬件配置?
其实,这是所有 AI 眼镜厂商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如果本身是一个佩戴眼镜的消费者,的确有动力将一副普通眼镜置换成为一副AI眼镜,在没有增加不适、付出合理代价的前提下。但是,在一个手机信息已经过载、人们开始寻求信息减负的时代,只有满足以下的实际需求,消费者在手机和电脑之外才可能真正使用AI眼镜,而不是稍加体验即束之高阁。
1.眼镜拥有比手机有更好的视觉体验。
比如:超大屏幕,3D效果,高清摄像和高清视觉效果。
硬件要求:高清摄像头,全彩高清微显示屏。
2.头戴比手持更自然、便利。
比如:社交、旅游、运动、工作过程中的视频交流、视讯交互。
硬件要求: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神经腕带(通过肌电信号识别捏合、旋转手掌等细微手势),实现无接触操作;同时保留镜腿电容触控作为备选方案。
3.消费者愿意主动戴上,重复使用。
比如:外形时尚潮流,功能上解放双手,同时保护隐私,拥有比手机更高效的AI智能助手。
软件:和手机一样,具备满足社交、娱乐、游戏、运动等需求的杀手级应用软件,高效的AI模型,开放的API和成熟的软件生态。
根据以上需求,就不难理解Meta Hypernova采用包括高清LCoS微显示屏、神经交互手环等硬件配置来拉开与上一代Ray Ban无屏AI眼镜的功能区隔,重新定义了AI眼镜的用户体验,强化多模态AI,如实时视觉搜索、语音助手深度集成、Instagram直播直连等功能,力求替代手机的部分使用场景。
AI眼镜应用中非常关键的一点:消费者会长时间配戴 AI 眼镜吗?或者AI眼镜会取代智能手机成为主流数字入口吗?
Meta Hypernova给出了答案:70克的重量、4小时左右的续航时间,说明现在的Hypernova不适合长时间佩戴。简言之,AI眼镜,至少在目前阶段,还停留在过去移动终端的“大哥大”功能机时代,更遑论奢谈取代智能手机成为主流数字世界的入口。
但是,未来已来。Hypernova 预示着AI眼镜已经从Ray Ban 那种“智能手机的配件”走出了迈向真正的“AI终端”的关键一步。事实上,在智能手机刚刚推出来的一段时间内,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使用也停留在“语音+短信”的轻应用阶段,其使用时长和频率和今日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此外,Meta很明智地将Hypernova的售价降到了800美金。如果排除通货膨胀,这个价格几乎和早期苹果智能手机推出时的价格完全一致。对C端消费电子产品而言,从概念新品到走向热卖,价格无疑是决定性因素。对那些把轻薄、亮度奉为圭臬,产品欠缺创新而售价动辄超过上千美金的国内AI眼镜厂商来说,果断放弃价格十分昂贵、分辨率很低的Micro LED屏加衍射光波导光学方案已是势在必行。
先做到让消费者愿买,再去谈如何改变世界。Meta Hypernova的策略是首先实现“AI眼镜”的本质功能,聚焦那些用户愿意为“智能”而戴上眼镜的场景,下一步再持续升华和优化,而不是盲目追求6000尼特的高入眼亮度、超轻超薄的外观,但却忽略了消费者购买AI眼镜的初衷。AI眼镜可能很长时间内无法取代手机或者电脑成为数字世界的入口,但是完全有可能很快取代电脑和手机的屏幕。“眼镜+手机”或者“眼镜+电脑”的组合,拥有更优质的视觉体验和人机交互便捷性,让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完美融合,这是吸引消费者戴上AI眼镜的主要动力。